公告版位
  • Jan 11 Fri 2013 21:06
  • 電鰻

電鰻~~~~~~
 
【雙魚座搭訕高招大爆料】

雙魚座的搭訕功夫實在是與生俱來,獨家擁有。他們根本無需去想太多搭訕法寶道具,或刻意蒐集泡妞情報,只要靠著他們的強力電眼,放電!放電!再放電!嘴角上揚的微笑,笑!笑!笑!配合溫柔百分百的體貼舉止,就能完美向對方表態了。他們柔情似水的眼睛,鮮少有人能逃脫喔!

鎖定更多消息請上►►雙魚座 02/19~03/20
 
---------------
F2A
這是指男生還是女生呢?若是女生,倒有幾分真實!
 
A2F
應該不分男女吧,像樓上這位廖同學,嗜好騎馬(真的馬,哈),光這點就浪漫到無可救藥了
 
 

Arielmo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期的行銷週報:新「台中」人

非典型人生選項:新『台』『中』人
於「台灣」與「中國」往返工作的生活型態群體,謂之新『台』『中』人。
據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結果,約70萬台灣人在上海定居或工作,而今年內政部長李鴻源也表示台商外移至大陸近200萬人多為白領階級,這比2002年監察院所調查的百萬台商,十年來整整多了一倍。
這顯示人流已從高階台商台幹下切擴散,「台幹」擴張到「白骨精」:33-50歲黃金職涯的專業白領骨幹精英,兩岸產業結構也從世界工廠、科技業再擴張到內需服務業。35歲南加大雙碩士的Clive,是筆電大廠PM,工廠在昆山、重慶,試機量產都需台灣研發支援,於是一年要去中國4~5次,一次待上3~6週。
近年兩岸全面交流,更方興未艾的,是首份工作就從中國開始或兩岸來回的生涯嚐試者,抱持著愈年輕的失敗成本愈低,盡量累積經驗見識的心理,還有更年輕的遊學、實習、交換學生,把握機會見世面,圖的是履歷上多一筆跨文化異地體驗。
原屬非常態的工作選項,卻因兩岸經貿時移及台灣社會變遷,演成跨產業與年齡層全面擴散之勢。中國曾因農村人口與學生爭相到北京發展而有北漂族一說,因此,這群逐工作而居的新『台』『中』人,或可稱『陸漂世代』。

新台中人的步調與特徵
特徵1行為表徵穿梭頻繁:每年在兩岸各地來回多趟,每地待上一兩個月不等。
特徵2雙棲多樣生活型態:職涯規劃呈現動態與不確定性,使得其他生涯決策亦有多樣性與複雜度,例如不只考慮在台灣置產落地生根,而是兩地居所兩地生活。
特徵3雙邊兼容意識型態:同時接觸與交錯兩種生活方式與文化詮釋,會引發更多刺激內省與包容性,能更客觀看待兩邊的差異歧見。
於是,在中國的台灣社團,更年輕化與多元化了,以往多是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型態,例如餘興打高爾夫、聯誼飲宴交流人脈,同時,上一代台幹在社會結構下多早 婚,易因需生活照顧,滋生包二奶等家庭危機;而新型態的新台中人,人生開展不見得侷限一地,情感、利益,生活與職涯都是兩地同時發展,形成盤根錯節的羈絆 脈絡,於是新台中人成了兩岸交流裡的潤滑劑,轉介台灣生活平台與內涵的重要社群樞紐。

型男(型女)飛行日記,創造新商機
新台中人的生活需求也延伸出商機,其一是移動商機(Mobility),在每次逐工作而居時,要猶如型男飛行日記一般能夠瀟灑俐落轉換,例如一個易打包、 耐用又具質感的旅行箱就是重要投資,而在落地之後要即刻轉換融入當地步調,各種即時Update在地生活APP、網站口碑或情報誌就是必備舒適指南。
另一商機,緣自兩地人脈的雙面性,因應兩地習慣差異而因地制宜使用不同工具,電腦同時上QQ/MSN,社群噗浪也開微博,兩支手機號碼:中國移動跟中華電 信,人在台灣照樣LINE跟微信兼用,飛到上海一定攜帶翻牆軟體上臉書 follow台灣親友,新台中人的需求是資訊要雲端隨取,工具能無障礙地切換,如呼吸一般無感,讓兩邊生活都能輕鬆維繫經營。
相片:這一期的行銷週報:新「台中」人 非典型人生選項:新『台』『中』人 於「台灣」與「中國」往返工作的生活型態群體,謂之新『台』『中』人。 據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結果,約70萬台灣人在上海定居或工作,而今年內政部長李鴻源也表示台商外移至大陸近200萬人多為白領階級,這比2002年監察院所調查的百萬台商,十年來整整多了一倍。 這顯示人流已從高階台商台幹下切擴散,「台幹」擴張到「白骨精」:33-50歲黃金職涯的專業白領骨幹精英,兩岸產業結構也從世界工廠、科技業再擴張到內需服務業。35歲南加大雙碩士的Clive,是筆電大廠PM,工廠在昆山、重慶,試機量產都需台灣研發支援,於是一年要去中國4~5次,一次待上3~6週。 近年兩岸全面交流,更方興未艾的,是首份工作就從中國開始或兩岸來回的生涯嚐試者,抱持著愈年輕的失敗成本愈低,盡量累積經驗見識的心理,還有更年輕的遊學、實習、交換學生,把握機會見世面,圖的是履歷上多一筆跨文化異地體驗。 原屬非常態的工作選項,卻因兩岸經貿時移及台灣社會變遷,演成跨產業與年齡層全面擴散之勢。中國曾因農村人口與學生爭相到北京發展而有北漂族一說,因此,這群逐工作而居的新『台』『中』人,或可稱『陸漂世代』。 新台中人的步調與特徵 特徵1行為表徵穿梭頻繁:每年在兩岸各地來回多趟,每地待上一兩個月不等。 特徵2雙棲多樣生活型態:職涯規劃呈現動態與不確定性,使得其他生涯決策亦有多樣性與複雜度,例如不只考慮在台灣置產落地生根,而是兩地居所兩地生活。 特徵3雙邊兼容意識型態:同時接觸與交錯兩種生活方式與文化詮釋,會引發更多刺激內省與包容性,能更客觀看待兩邊的差異歧見。 於是,在中國的台灣社團,更年輕化與多元化了,以往多是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型態,例如餘興打高爾夫、聯誼飲宴交流人脈,同時,上一代台幹在社會結構下多早婚,易因需生活照顧,滋生包二奶等家庭危機;而新型態的新台中人,人生開展不見得侷限一地,情感、利益,生活與職涯都是兩地同時發展,形成盤根錯節的羈絆脈絡,於是新台中人成了兩岸交流裡的潤滑劑,轉介台灣生活平台與內涵的重要社群樞紐。 型男(型女)飛行日記,創造新商機 新台中人的生活需求也延伸出商機,其一是移動商機(Mobility),在每次逐工作而居時,要猶如型男飛行日記一般能夠瀟灑俐落轉換,例如一個易打包、耐用又具質感的旅行箱就是重要投資,而在落地之後要即刻轉換融入當地步調,各種即時Update在地生活APP、網站口碑或情報誌就是必備舒適指南。 另一商機,緣自兩地人脈的雙面性,因應兩地習慣差異而因地制宜使用不同工具,電腦同時上QQ/MSN,社群噗浪也開微博,兩支手機號碼:中國移動跟中華電信,人在台灣照樣LINE跟微信兼用,飛到上海一定攜帶翻牆軟體上臉書 follow台灣親友,新台中人的需求是資訊要雲端隨取,工具能無障礙地切換,如呼吸一般無感,讓兩邊生活都能輕鬆維繫經營。
 
------------------------
 
F2A
這些新台中人,可沒“Up in the Air" 電影中男女主角這麼浪漫了!
 
A2F
這倒是,至少登機箱就不一樣了~哈
 
 

Arielmo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中的迷路,是為了要跟你遺失的半個圓相聚~
--------------------------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相片: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
F2A
向左走,向右走,到最後也是會“遇見”的!
 

Arielmo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insen Chen No 168 Prime 牛排館

 

-----------------------

Ariel Lin 八肚妖~~
 
F2A
改天請妳吃!
 
A2F
yummy, yummy~~~
 
F2A
今天的前菜較有特色,輕煎鮪魚1分熟,可吃到鮮嫩肉質.紅酒是2004年的Opus One,果香鮮明立體,但要開車,淺酌即止!
 
A2F
有喝出太妃糖的香味嗎?這幾天少見的有品了。
 
F2A
我不是“神之雨下”!
 

Arielmo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適合生活的人,應該攜手走入婚姻,了解你的人比願意盡義務的人,更讓你自在,不是嗎?
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


---------------------------
我的母親是個非常好的人,
自小,我就看到她努力地維持一個家。

她總是在清晨五時起床,煮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給父親吃, 因為父親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飯。

然後,還要煮一鍋乾飯給孩子吃,
因為孩子正在發育,需要吃乾飯,上學一天才不會餓。

每個星期,母親會把榻榻米搬出去曬,
曬出暖暖的太陽香。
每天下午,母親總是彎著腰,刷著鍋子,
我們家的鍋子每一個都可以當鏡子用,
完全沒有一點油垢﹑污垢。
晚上,她努力蹲在地上擦地板,一寸一寸仔細地擦拭, 家裡的地板比別人家的床頭還乾淨,
打著赤腳也找不到一絲灰塵。
我母親是個認真辛勞的好女人。

然而,在我父親的眼中,她卻不是一個好伴侶。
我成長過程中,
父親不只一次地表示他在婚姻中的孤單,不被瞭解。
我的父親是個負責的男人。
他不抽煙﹑不喝酒,工作認真,每天準時上下班,
暑假還安排功課表,安排 孩子們的作息,
他是個盡責的父親,督促孩子在功課上有所成就。
他喜歡下棋﹑寫書法,沉浸在古書的世界。
我的父親是個好男人,在孩子們眼中,
他就像天一樣大,保護我們,教育我們。

只是,在我母親的眼中,他也不是一個好伴侶,
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經常看到母親在院子的落中,
暗暗無聲地掉淚。

父親用語言,母親用行動,
表達了他們在婚姻中所面對的痛苦。

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
也聽到父親與母親在婚姻中的無奈,
也看到感受到他們是如此好的男人與女人,
他們值得一椿好婚姻。

可惜的是,父親在世的歲月中,
他們彼此的婚姻生活都在挫折中度過,
而我,也一直在困惑中成長,
我問自己﹕
「兩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的婚姻﹖」



自以為是的付出
我長大後,進入婚姻,漸漸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婚姻的初期,我就像母親一樣,
努力持家,努力地刷鍋子﹑擦地板,
認真地為自己的婚姻而努力。
奇怪的是,我不快樂﹔
看看我的先生,似乎他也不快樂。

我心中想,大概是地板不夠乾淨,飯菜燒得不夠好,
於是,我更努力擦地板,用心做飯。

似乎,我們兩個人還是不快樂。

直到有一天,我正忙著擦地板時,
先生說﹕「老婆,來陪我聽一下音樂﹗」
我不悅地說﹕
「沒看到還有一大半的地方沒有擦﹗」

這句話一說出口,我呆住了,好熟悉的一句話,
在我父親母親的婚姻中,
母親也經常這樣對父親說。

我正在重演父母親的婚姻,
也重複他們在婚姻中的不快樂。
有一些領悟出現在我的心中。
................................................

「你要的是﹖」
我停下手邊的工作,
看著先生,想到我父親,
他一直在婚姻中得不到他要的陪伴,
母親刷鍋子的時間都比陪他的時間長。

不斷地做家事,是母親維持婚姻的方法,
她給父親一個乾淨的家,
卻從未陪伴他,她忙著做家事,
她用她的方法在愛父親,
這個方法是「做家事」。

而我,我也用我的方法在愛著我的先生。
我的方法也是母親的方法,
我的婚姻好像也在走向同一個故事
「兩個好人卻沒有好婚姻。」
我的領悟使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停下手邊的工作,坐到先生的身邊,陪他聽音樂,
遠遠地看著地上擦地板的抹布,
像是看著母親的命運。

我問先生﹕
「你需要什麼﹖」
「我需要妳陪我聽聽音樂,家裡髒一點沒關係呀,
以後幫妳請個傭人,妳就可以陪我了﹗」先生說。

「我以為你需要家裡乾淨,
有人煮飯給你吃,有人為你洗衣服…」
我一口氣說了一串應該是他需要的事。

「那些都是次要的呀﹗」先生說。
「我最希望妳陪陪我。」

原來我作了許多白工,
這個結果實在令我大吃一驚。

我們繼續分享彼此的需要,
才發現他也做了不少白工,
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對方的方式。


幸福的路徑
自此以後,我列了一張先生的需要表,
把它放在書桌前,
他也列了一張我的需求表,
放在他的書桌前。

洋洋灑灑十幾項的需求,
像是有空陪對方聽音樂﹑有機會抱抱對方﹑
每天早上kiss 拜…。

有些項目比較容易做到,有些項目比較難,
像是「聽我說話,不要給建議。」
這是先生的需要。

如果我給他建議,他說他會覺得自己像笨蛋。
我想,這真是男人的面子問題。

我也學著不給建議,除非他問我,
否則,我就只是傾聽,順服到底,
連走錯路時也一樣。

這對我實在是一條不容易學習的路,
不過,比擦地板要輕鬆多了,
而我們在需求的滿足中,婚姻也愈來愈有活力。

在我累的時候,我就選擇一些容易的項目做,
像是「放一首放鬆音樂」,
自己有力氣的時候就規劃「一次外地旅遊」
這樣的事情。

有趣的是,
「到植物園散步」是我們的共同項目﹑共同需求,
每次婚姻有爭吵,去到植物園,
總能安慰彼此的心靈。

其實,這也可想而知,
原本我們就是因為對植物園的喜愛而相知相惜,
一起走入婚姻,
回到園子就會回到多年前彼此相愛的心情。


問對方﹕「你要什麼﹖」
這句話開啟了婚姻另一個幸福之路。
兩個好人終於走上幸福之路。

現在,我也知道父母親的婚姻為何無法幸福,
他們都太執著用「自己」的方法愛對方,
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愛另一半。

自己累得半死,對方還感受不到,
最後面對婚姻的期待,也就灰心而死了。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好婚姻,
只要方法用對,作「對方要的﹗」
而非自己「想給的﹗」
好婚姻,絕對是可預期的。
 
相片: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 我的母親是個非常好的人, 自小,我就看到她努力地維持一個家。 她總是在清晨五時起床,煮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給父親吃, 因為父親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飯。 然後,還要煮一鍋乾飯給孩子吃, 因為孩子正在發育,需要吃乾飯,上學一天才不會餓。 每個星期,母親會把榻榻米搬出去曬, 曬出暖暖的太陽香。 每天下午,母親總是彎著腰,刷著鍋子, 我們家的鍋子每一個都可以當鏡子用, 完全沒有一點油垢﹑污垢。 晚上,她努力蹲在地上擦地板,一寸一寸仔細地擦拭, 家裡的地板比別人家的床頭還乾淨, 打著赤腳也找不到一絲灰塵。 我母親是個認真辛勞的好女人。 然而,在我父親的眼中,她卻不是一個好伴侶。 我成長過程中, 父親不只一次地表示他在婚姻中的孤單,不被瞭解。 我的父親是個負責的男人。 他不抽煙﹑不喝酒,工作認真,每天準時上下班, 暑假還安排功課表,安排 孩子們的作息, 他是個盡責的父親,督促孩子在功課上有所成就。 他喜歡下棋﹑寫書法,沉浸在古書的世界。 我的父親是個好男人,在孩子們眼中, 他就像天一樣大,保護我們,教育我們。 只是,在我母親的眼中,他也不是一個好伴侶, 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經常看到母親在院子的落中, 暗暗無聲地掉淚。 父親用語言,母親用行動, 表達了他們在婚姻中所面對的痛苦。 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 也聽到父親與母親在婚姻中的無奈, 也看到感受到他們是如此好的男人與女人, 他們值得一椿好婚姻。 可惜的是,父親在世的歲月中, 他們彼此的婚姻生活都在挫折中度過, 而我,也一直在困惑中成長, 我問自己﹕ 「兩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的婚姻﹖」 自以為是的付出 我長大後,進入婚姻,漸漸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婚姻的初期,我就像母親一樣, 努力持家,努力地刷鍋子﹑擦地板, 認真地為自己的婚姻而努力。 奇怪的是,我不快樂﹔ 看看我的先生,似乎他也不快樂。 我心中想,大概是地板不夠乾淨,飯菜燒得不夠好, 於是,我更努力擦地板,用心做飯。 似乎,我們兩個人還是不快樂。 直到有一天,我正忙著擦地板時, 先生說﹕「老婆,來陪我聽一下音樂﹗」 我不悅地說﹕ 「沒看到還有一大半的地方沒有擦﹗」 這句話一說出口,我呆住了,好熟悉的一句話, 在我父親母親的婚姻中, 母親也經常這樣對父親說。 我正在重演父母親的婚姻, 也重複他們在婚姻中的不快樂。 有一些領悟出現在我的心中。 ................................................ 「你要的是﹖」 我停下手邊的工作, 看著先生,想到我父親, 他一直在婚姻中得不到他要的陪伴, 母親刷鍋子的時間都比陪他的時間長。 不斷地做家事,是母親維持婚姻的方法, 她給父親一個乾淨的家, 卻從未陪伴他,她忙著做家事, 她用她的方法在愛父親, 這個方法是「做家事」。 而我,我也用我的方法在愛著我的先生。 我的方法也是母親的方法, 我的婚姻好像也在走向同一個故事 「兩個好人卻沒有好婚姻。」 我的領悟使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停下手邊的工作,坐到先生的身邊,陪他聽音樂, 遠遠地看著地上擦地板的抹布, 像是看著母親的命運。 我問先生﹕ 「你需要什麼﹖」 「我需要妳陪我聽聽音樂,家裡髒一點沒關係呀, 以後幫妳請個傭人,妳就可以陪我了﹗」先生說。 「我以為你需要家裡乾淨, 有人煮飯給你吃,有人為你洗衣服…」 我一口氣說了一串應該是他需要的事。 「那些都是次要的呀﹗」先生說。 「我最希望妳陪陪我。」 原來我作了許多白工, 這個結果實在令我大吃一驚。 我們繼續分享彼此的需要, 才發現他也做了不少白工, 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對方的方式。 幸福的路徑 自此以後,我列了一張先生的需要表, 把它放在書桌前, 他也列了一張我的需求表, 放在他的書桌前。 洋洋灑灑十幾項的需求, 像是有空陪對方聽音樂﹑有機會抱抱對方﹑ 每天早上kiss 拜…。 有些項目比較容易做到,有些項目比較難, 像是「聽我說話,不要給建議。」 這是先生的需要。 如果我給他建議,他說他會覺得自己像笨蛋。 我想,這真是男人的面子問題。 我也學著不給建議,除非他問我, 否則,我就只是傾聽,順服到底, 連走錯路時也一樣。 這對我實在是一條不容易學習的路, 不過,比擦地板要輕鬆多了, 而我們在需求的滿足中,婚姻也愈來愈有活力。 在我累的時候,我就選擇一些容易的項目做, 像是「放一首放鬆音樂」, 自己有力氣的時候就規劃「一次外地旅遊」 這樣的事情。 有趣的是, 「到植物園散步」是我們的共同項目﹑共同需求, 每次婚姻有爭吵,去到植物園, 總能安慰彼此的心靈。 其實,這也可想而知, 原本我們就是因為對植物園的喜愛而相知相惜, 一起走入婚姻, 回到園子就會回到多年前彼此相愛的心情。 問對方﹕「你要什麼﹖」 這句話開啟了婚姻另一個幸福之路。 兩個好人終於走上幸福之路。 現在,我也知道父母親的婚姻為何無法幸福, 他們都太執著用「自己」的方法愛對方, 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愛另一半。 自己累得半死,對方還感受不到, 最後面對婚姻的期待,也就灰心而死了。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好婚姻, 只要方法用對,作「對方要的﹗」 而非自己「想給的﹗」 好婚姻,絕對是可預期的。

Arielmo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